去年是工研院成立40周年,當時請來不少早年創業的 竹科大老分享創業歷程 ,而這些都是從工研院實驗室出身,今年工研院聚焦協助新創公司發展,幫助臺灣從各類別產業結構中尋找轉型契機,同時結合工研院強大的研發能力,進一步培育相關人才。
近年來,工研院不斷投入產業科技研發,統計至今,已有2萬多名工研院友擴散到產業或社會各界發展,創業有成,甚至有很多已是臺灣重要企業的經營者或重要播種者。
工研院在半導體、光電、車輛、工具機等產業的貢獻,近年研發成果更受到國際的矚目,在全球百大科技創新獎也獲得不錯的成績。
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指出,「今天的創新與創業,將關係著臺灣未來10到20年的發展;若想在次世代的新興產業中勝出,臺灣必須更加快、加大創新與新創的步伐。」
他認為,工研院積極以前瞻創新的技術,透過與業界合作研發等各種模式,協助產業轉型升級,自2011年起連續3年共有11項技術榮獲全球百大科技創新獎的肯定,更吸引國內外知名機構前來取經,效法工研院的創新與產業化的體系,近年來更積極推動創新創業,從2011年到2013年已成立了19家新創公司,今年樂觀的來看至少也會有10家以上的公司成立。
工研院徐爵民院長也說,工研院的研究有許多是跨領域、跨單位的合作成果,顯示近年來加強跨領域技術整合有不錯的成效,當然,這些技術不只是拿到獎項發明的肯定,而是能更加速這些技術實際應用在產業上,成為產業發展的創新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為促進技術商業化,工研院建立技術交易與創投機構互動網路平臺,育成新興科技事業,并在日前的「創新創業特展」中,特別展出工研院扶植產業成立的新創公司技術成果
包括分別有環泥的子公司利永環球公司、味全及李長榮化工投資成立的水資源公司、光寶電子、臺灣生醫材料、究心科技、鼎唐能源、臺灣電鏡儀器、臺醫光電、瀚薪科技等9家公司。
其中利永環球展示應用工研院軟性壓阻感測技術,製作的1公分厚度「超薄型鍵盤」,已與戴爾(DELL)及惠普(HP)合作,分別應用在筆記型及平板電腦上。獲國際公司大筆投資的鼎唐公司,也展出全球首創以「農林廢棄物纖維素」為原料生產的丁醇;臺灣第一家投入電子顯微鏡研發的臺灣電鏡公司,獲得工研院協助后,展出兼具小體積及奈米檢測能力的桌上型掃描電子顯微鏡。
北京金恒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7-2020 by Create-china.com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法律聲明:未經許可,任何模仿本站模板、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,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!
電話:86+10-62104277/2248/4249 傳真:86+10-62104193-819 京ICP備10010038號-2網站XML
智慧機房
在線體驗